中新网济南11月30日电 (孙婷婷)2023软件创新发展大会11月30日在山东济南举办。院士、专家齐聚大会,围绕开源生态、软件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端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等焦点问题,进行权威解读与主题分享。
中国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威伟在致辞中表示,软件作为人类知识和文明的载体,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底座。“下一步,信发司将持续加大关键软件‘补短锻长’力度,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
“信发司将落实国家开源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开源体系建设,发挥全国性开源基金会的作用,繁荣开源生态。”王威伟表示,信发司还将持续深化产业应用,坚持“好软件是用出来的”,打通产业落地全链条,让关键软件在实践中迭代升级,获得持续造血能力,同时高水平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进一步擦亮中国软件名城品牌,高质量建设中国软件名园,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周平在现场发布《工业软件开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时表示,中国工业软件部分领域的开源取得重点突破,部分国产工业软件产品中,在几何内核、可视化引擎、求解器等模块使用开源组件。周平认为,开源为底层技术创新突破提供“源头活水”,企业可充分利用开源汇聚开发资源,加快应用推广的优势,不断获取技术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及应用需求。“数实融合为工业软件开源创造了新机遇,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概念崛起并流行,将对工业软件技术产生更多需求。”
2023软件创新发展大会11月30日在山东济南举办。孙婷婷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作题为《AI定义制造?》的主旨报告时指出,AI技术在制造业中的运用,实现了人力或者是传统自动化不可为的作用,能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硬问题”。“比如说,大型船舶发动机领域的焊接质检工作,通过引入AI,在焊接过程中高频采集焊接参数,实时进行分析,就可以在焊接单元中解决质量问题。”
2023软件创新发展大会11月30日在山东济南举办。孙婷婷 摄
作为中国首批软件名城,此次大会举办地济南今年1月-10月软件业务收入达42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规模总量跃居全国第七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济南市副市长谢堃介绍说,该市集聚了众多软件产业园区、企业和平台,打造了协同高效的“1+N”政策体系,软件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大会的签约环节,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就共同筹建中国移动(山东)创新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以及10余家行业代表企业就建设济南工业软件研究院进行意向签约。(完)
中新网万荣11月30日电 题:中老合作生动缩影:纸币上的水泥厂将“变身”国家级旅游区
作者 陈静 潘国华
从位于中老边境的老挝磨丁高铁站出发,乘中老铁路向南约2小时,就能抵达老挝旅游胜地万荣。在南松河畔的连绵群山里,一座庞大、沉静的水泥厂掩映其中。几公里外,游客乘坐的热气球、滑翔伞平稳飘浮在半空,远远眺望着青山绿水中这座见证中老友谊的历史性建筑。
图为老挝万荣水泥厂。老挝文旅集团 供图
中国与老挝比邻而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作为传统农业国家,老挝工业基础薄弱,两国交往初期,中国援助老挝建设了公路、桥梁、医院等重要基础设施。1992年,由中国援建的老挝首家水泥厂——万荣水泥厂开工建设,1994年建成投产后,改变了老挝水泥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因其意义重大,水泥厂全貌被印在老挝当时最大面值的5000基普纸币上,成为记载在纸币上的“中国建造”。
近30年来,万荣水泥一厂、二厂(上市后为老挝水泥公众公司)相继建设,生产技术不断更新,为老挝培养了首批水泥行业人才,其生产的“金牛”牌水泥被广泛使用在老挝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
其间,中老合作也全面升级,确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国已成为老挝最大投资来源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合作涵盖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中老铁路通车,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图为万荣水泥厂航拍图。老挝文旅集团 供图
老挝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老挝文旅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康本·赛老翁介绍,随着老挝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泥厂越来越多,产能过剩,万荣水泥厂出现亏损。2020年,老挝水泥公众公司被列为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项目。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后,各国游客不断涌入,老挝旅游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交通、基建、餐饮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吸引更多人到老挝投资兴业。
在此背景下,将高耗能重资产的水泥厂转型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文旅产业正当其时。2023年10月30日,老挝水泥公众公司正式更名为老挝文旅集团,云南千涵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4.56%,计划在万荣打造老挝首个国家级旅游经济产业示范区——老中文化产业园,成为中老铁路老挝一侧唯一的文旅综合项目。
站在水泥厂内,轰鸣的机器已不再作响,虫鸣鸟叫清脆悦耳。依托180公顷可规划旅游商业用地,万荣水泥厂将被改造为老挝工业遗址博物馆,周边区域将建设酒店、美食街等配套设施。同时,打造澜沧古城、大型舞台表演剧目,建设集吃、住、行、游、购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此外,依托万荣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建设老挝国家植物园,开办涵盖导游、酒店管理、短视频摄制等专业的老挝文化旅游学院,为当地发展培养人才。
图为老中文化产业园规划图。老挝文旅集团 供图
老中文化产业园建设体现的文旅融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中老两国深入合作的题中之义。202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4-2028年)》在北京签署,明确指出积极开展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围绕中老铁路开发优质旅游线路和产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老挝投资,把他们的发展理念、模式、经验带到这里,我们也在合作中共享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康本·赛老翁用流利的普通话说,目前汉语已成为老挝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老百姓普遍认为,学会汉语将有更多发展机遇,在老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谋求更好未来。
按照计划,老中文化产业园预计5年建成,一期规划现已完成,将于今年年底前启动前期施工,预计2024年底开放部分旅游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被印在纸币上的水泥厂将焕然一新,成为见证两国友谊与合作的新地标。”康本·赛老翁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