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Welcome-手机版

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Welcome|2023-10-27

  “合肥高新一号”卫星搭乘中国民营火箭首次海上成功发射;国盾量子推出全球首款小型化可移动的量子卫星地面站……安徽省合肥市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重大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汇聚了“超高真空”等尖端技术。2019年8月,科研人员基于“人造太阳”上的高精度太赫兹激光偏振干涉仪监测技术,在合肥市庐阳区成立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主动式太赫兹人体成像安检仪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去年8月12日,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创造了场强45.22万高斯的世界纪录,依托该装置衍生的成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团队针对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等疾病的新药研发取得进展。

  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技术积累,合肥市产投、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市高新区三方共同成立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并引进成熟、先进的质子治疗系统作为验证,成功研制出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华表示,目前,该治疗系统已完成出厂前验证,即将在合作医院投入使用,有望打破国外在此领域的垄断,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依托同步辐射光源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近年来联合企业组建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致力于研发制约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产业发展的高分子膜,其中动力锂电池隔膜成果可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合肥正全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推重点项目4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930亿元。”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推进处副处长李辰说。

  除大科学装置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布局人工智能、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和30个前沿交叉平台,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项基金,已转化成果300余项,孵化企业200余家。

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Welcome

  “202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中科大校长共同商议,提出建设‘科大硅谷’的构想。”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科学中心处处长方秀说。去年6月,《“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科大硅谷”扬帆起航。

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Welcome

  根据方案,“科大硅谷”先期规划建设“一核两园一镇”。其中,核心区位于合肥高新区,布局一批高品质创新创业平台;蜀山、高新“两园”,主要侧重中科大师生创业和成果转化;“讯飞小镇”,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科创小镇。

  “通过建立运营体系、组建政策基金工具等,‘科大硅谷’建设全面展开。”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场景创新推进处处长张杰说。

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Welcome

  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对于职务发明在“科大硅谷”内转化的情况,按照贡献大小由省市给予一次性奖励。在科技创业方面,“科大硅谷”对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启动资金和500平方米创业空间支持。在汇聚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对“高精尖缺”人才按照年收入财力贡献15%以上部分给予等额奖励。在投融资方面,允许管理团队以10%为上限跟投。

  目前,“科大硅谷”在深圳、美国硅谷等地组建了7家创新中心;整合、新建高品质创新创业载体340万平方米,10余家商业银行在“科大硅谷”设立专营机构,各金融机构支持载体建设贷款投放超50亿元;常态化举办科创股权实战营等创新创业活动,惠及200多家企业,参训超6000人次。

  今年9月底,合肥园博会举办期间,骆岗中央公园全色光显光趣园展馆的激光影秀在激光、投影、光束、烟火和气柱等设备的巧妙融合下,为观众打造了一场精彩的建筑光影秀表演。

  打造全色光显光趣园是合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应用场景、推动其走向市场的举措之一。

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Welcome

  去年5月,合肥成立全国首个城市级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旨在为创新型产品和技术快速进入市场提供应用场景。今年,合肥又组建全国首个城市级场景公司,推进场景应用创新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超1200家,促成意向合作106项。

  通过连续举办场景创新峰会、独角兽企业合肥行、合肥场景大赛等活动,合肥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为全域道路自动驾驶、低空飞行运营、新型储能等新经济、新模式开辟新场景、新赛道。“今年以来,合肥已帮助160余家创新企业梳理挖掘相关可开放场景,吸引80余家外地独角兽等企业到来。”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战新处四级主任科员朱显宇说。

  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汪华余介绍,合肥市共面向社会发布了196条场景能力,制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认定及推广实施方案,今年认定首批“三新”产品50个;共面向社会发布175条场景机会。截至今年9月,共有74个场景形成对接,引进了500余家科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经济日报记者 梁 睿) 【编辑:陈海峰】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李达三讲席教授战昕彤30日接受采访时认为,ESG投资增长迅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简单的“负面筛选”不能真正改善环境问题,只有综合考虑财务回报和对环境、社会及政府的影响,发挥投资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才是ESG投资的“正确姿势”。

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Welcome

  在“‘塑造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绿色征程’主题论坛”暨BI挪威商学院80周年庆典论坛活动中,这位学者直言,国际投资机构因其在海外的独立性,相较于本地投资机构能发挥出更积极有效的股东作用,因此国际与本地投资机构可在ESG的技术、经验及人才方面合作以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专家学者共议“塑造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绿色征程”话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Welcome

  如今,ESG作为企业绿色低碳的竞争力之源,重要性越发凸显。德勤经济咨询执行董事张国雄博士直言,ESG实践面临“如何量化”的挑战,评估ESG与GDP之间的关系以呼吁政府和企业关注环境保护是当今的主流做法。总体来看,中国仍需以监管的形式,通过ESG意识培养,实现ESG举措落地。

  如何推行减排战略?DNV挪威船级社SCPA大中国区可持续发展业务解决方案经理栗广宇分享了其公司的ESG全流程定制化服务。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帮助企业识别风险,确定短期责任,厘清优势及劣势,并通过培训变风险为机遇,辅助企业制定减排方案,改变运营模式,增强企业韧性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随着越来越多ESG披露标准的发布,对于企业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企业应尽快接受现实,并转变战略以迎接挑战。

  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企业如何贯彻并落实ESG战略?乌斯坦(中国)市场销售总监鲁玲燕介绍到,乌斯坦(中国)通过采用全电多功能海洋能源船舶设计等“更加高效的船舶设计”减少能源使用,并提高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同时采用大数据及数字化应用等科技手段实时检测能源使用情况,并延长船只的生命周期,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使命。

  在主题论坛上,多位嘉宾一致认为,ESG是大势所趋,企业需转变观念,并采取积极举措将其纳入发展战略,并通过探索ESG相关的新商业模式,打造企业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各国利益休戚与共、命运紧密相联,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与必然之选。”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同日对记者表示,商学院需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负责任领导力的管理人才,积极融入可持续发展大局。

  陆雄文强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BI挪威商学院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与教育理念,互相信任、彼此欣赏、通力合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ESG理念不仅在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中扎根深远,ESG课程课时数在总课时数中占比高达35%,成为项目的核心优势之一,且将ESG主题持续贯穿于研究和学生校友活动等各种人才培养过程,助力学生看清未来、扎实发展、抢占先机。陆雄文表示,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BI挪威商学院继续各展所长,培养堪称“全球领导者”的杰出商业领军人才,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教育力量。ESG一般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据悉,1996年,欧洲最大商学院之一的BI挪威商学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开办“变化管理”管理硕士项目,2003年,该项目转型为“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复旦管院是BI在海外的第一个硕士项目合作伙伴,复旦大学- 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也是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之一。

  BI挪威商学院校长Karen Spens教授告诉记者,项目通过汇聚两校优势教育资源,搭建国际化教学实践平台,已为世界培养出3000余名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在国际舞台具有影响力的职业经理人。Karen Spens教授强调,BI挪威商学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将继续肩负起培养“负责任的领导力”的教育职责,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行为,加深两国在知识与实践上的合作,用教育助力可持续发展。

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Welcome

  在采访中,Karen Spens教授表示,人、地球和收益一直是BI挪威商学院坚守的三重底线,在关乎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大局中,商业领袖是推动企业变革、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BI挪威商学院鼓励并呼吁项目校友展现“负责任的领导力”,主动承担变革职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坚持寻找创新性解决方案,践行合乎道德的商业行为,并积极赋能团队,拥抱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