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武城11月30日电 (记者 赵晓)实施幼儿体育综合培养工程、构建体育课程体系、配足配齐幼教基础设施……今年以来,山东德州武城县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多举措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育运动“从娃娃抓起”。全县优质园率由去年7.32%增至32.41%,同期增长25.09%。
为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武城县先后制定3期《武城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武城县“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民满意教育的先导性工作来抓,牢牢把握普及普惠基本方向,城乡一体推动、公办民办并重,努力让每个幼儿都能享有优质普惠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在深化体教融合方面,武城县专门制定印发《武城县幼儿青少年体育工作方案(试行)》,成立县幼儿中小学体育工作专班,建立县域体育项目核心研究团队,各幼儿园每年制定一个体育课题,开展好“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教学”两个方面的教研。
武城县要求各幼儿园常态化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题可联合申报,但联合学校不超过3所。通过定课题申报目标,开展好“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教学”两个方面的教研,研究好幼儿体育教学与体质健康、思维能力、遇挫能力等方面相辅相成的工作。今年以来,共确定优质课题9个,省市推送课题3个。
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武城县将集体活动与自主游戏相融合、户外与室内相融合、幼儿园与家庭相融合、体育活动与多领域相融合,通过形式丰富的游戏性教学吸引孩子热爱运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根据幼儿发展的多样性需求,武城县研发出一套适合3至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分为幼儿园大、中、小班共480节课,配套70组800余件幼儿体育专业器材,既能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又能提升其运动成效。
全县幼儿园还对幼儿身体指标、基本运动能力、单项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进行体能测评,建立幼儿体质档案。测评结果与卫健部门共享共研,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幼儿阶段性体能发展水平。将“跳皮筋”“跳房子”“竹竿舞”等民间体育游戏引进幼儿园体育课程,帮助幼儿提高身体控制与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与自我保护能力。通过锻炼,幼儿生病次数明显减少,冬季出勤率同比增长20%。
坚持“体育锻炼从娃娃抓起”理念,武城县幼儿园节假日组织孩子们到开放幼儿体育场参与体育活动40余次,用孩子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社区带动城市,促进体育文化与活动持续发展。同时,该县幼儿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认真分析幼儿体育学习活动,明确不同活动的评价指标,做好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的记录。体育教研员定期到幼儿园督导调研,了解过程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和帮助教师做出调整,保证幼儿运动效果。
据了解,武城县曾先后获得山东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认定“家长学校优质课程”、山东省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一等奖等荣誉。全县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到63.24%和90.21%。(完)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兰州11月30日电(戴文昌)在民间手工艺的浩瀚海洋中,蛋雕艺术是一种脆弱的艺术,也是近几年逐渐兴盛起来的小众非遗代表。而今,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走进了大学课堂,成为引领潮流的新风尚。
29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民族工艺学院一间教室内,伴随上课铃的响起,学生们进入到充满艺术韵味的手工艺课程中,只见学生们神情专注地坐在工作台前,右手持钻,左手扶着蛋壳,不停变换角度……
图为11月29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民族工艺学院大学生在一起学习蛋雕技艺。戴文昌 摄
在大学校园里,蛋雕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这门课程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在创作中找到了乐趣和自我表达的途径。正在课堂上学习蛋雕技艺的学生尹苹苹说,在每一次精美的蛋雕作品中,表达着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也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蛋雕艺术是一种融合了绘画与雕刻精髓的工艺,它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在飞禽类蛋壳上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无论是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抽象的图形创意,还是具象描绘的细腻情感,蛋雕艺术家们用一把雕刻刀,在小小的蛋壳上尽情创作,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精美画面。
图为大学生在学习蛋雕技艺。 戴文昌 摄
对于蛋雕进入大学课堂,学生和校方反应积极。学习蛋雕技艺的大学生巩泳宏表示,蛋雕艺术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让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
巩泳宏表示,蛋雕艺术也成了他们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他们在一起学习、探讨,互相启发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更在艺术的道路上共同成长。
图为蛋雕课程教师杨星国展示蛋雕作品。 戴文昌 摄
“传统非遗进入课堂无疑为传统手工艺注入新的活力。”蛋雕课程教师杨星国认为,蛋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更多年轻人也开始学习和传承这种小众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同时,引入蛋雕艺术也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宋元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蛋雕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它将会成为一种崭新的艺术潮流,引领着年轻一代探索更多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同时,蛋雕艺术也将会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实,小众手工艺进入大学课堂也引发了各界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和讨论。
图为蛋雕作品展示。 戴文昌 摄
甘肃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孟子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而蛋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大学课堂上找到了出路,既是创新之举,也为非遗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思路。
不少手工艺从业者将其看作是现代社会对于民间工艺重视的体现。在社交网络上,不乏有“在追求个性和多样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产生浓厚兴趣,这为蛋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蛋雕艺术的精致和细腻也恰好符合了现代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等相关评论。(完)